搜读云

繁体版 简体版
搜读云 > 【综影视】康熙重生养太子 > 第43章 第二十九章: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

第43章 第二十九章: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一回京,康熙带着胤礽就先去了慈宁宫看望太皇太后。

“孙儿给阿么请安了。”

胤礽也有样学样,跟康熙一同跪下来行礼。

想到太皇太后与太后的矛盾,康熙觉得下面的话不适合在胤礽面前说,因此便瞧着胤礽:“保成一路上舟车劳顿,你先回乾清宫歇着,阿玛一会回去陪你。”

胤礽顿时明白了,他阿玛这是要支开自己,于是便走了。

看着太皇太后这生气的样子,康熙也十分为难。太后心心念念想回去,但如今的情形,让这婆媳二人回科尔沁的机会确实不多。

但康熙想到孝庄与皇太后的年纪,还是继续跟她说道:“阿么,额娘她想回科尔沁看看,也不是不能理解。等过几年,我平了准噶尔,就带你们回去瞧瞧。”

说到此,康熙转念一想,去不成科尔沁,外出散散心也好,“这样,我过些日子去安排一下,阿么您和额娘她一起出去散散心?”

这几年,孝庄也算是过了不少舒心日子。皇帝自十五年之后,一下子长大了不少,她也不用为皇帝担心。

此刻听到康熙的话,她也难免叹气:“我又何尝不想回去,只是如何能回去呢?进了这紫禁城,哪有出去的时候啊?”

康熙难得透了底:“阿么,最近前线也没有什么战事,朝政上除了治河一事,也没有旁的麻烦。您放心,我都会安排好的。”

“您要是愿意,来年春天我就让下面的人准备去。”

康熙话音一落便走了,他也没歇息,直接去了南书房。让人将王登选直接押进大牢,务必要他把这些年贪污的河工赃银吐出来。

白河沟村的那帮子人将青条石醋蒸、火烤一事,高士奇也查明白了。因着不在京城,高士奇都没有同皇帝上奏此事,当场便判了这些人斩立决。康熙在事情了结后才发觉高士奇胆大妄为,当下言语里便警告于他。

明珠倒是上了折子,说于振甲处理灾情不利,以至于全县百姓都没有收到赈灾粮。康熙直接降旨问罪,却不想桃源县百姓纷纷求情。

康熙顿时悟了,这于振甲怕是本事不大,但为官确实是不错,估计是迂腐了些、不懂变通。

碍于百姓请命,康熙一道旨意下来,让于振甲当即入京,另派了徐乾学去任桃源县县令。

徐乾学临走前,康熙特意叮嘱他,让他配合靳辅治河一事,灵活变通。徐乾学在翰林院坐了几年冷板凳,如今被调任知县也无不满。他心想,只要在桃源县好好干,配合靳辅完成治河一事,他还是能回京城的。

次年,春光乍暖之际。

康熙便让下头的官员们着手安排,送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出行。他本想同去,但因为胤礽临近出阁读书一事,便留在了京城。

胤礽见他阿玛不去,顿时也丧失了兴趣,只陪着康熙在紫禁城。

康熙本也没打算让胤礽去,而是催着胤礽快去读书。这都二十四年了,留给胤礽的时间不多,也就这一年了。胤礽《四书》《书经》一旦读完,肯定有朝臣奏报要太子出阁了。康熙一想到此,就十分焦虑。

因着这个缘故,胤礽最近学业颇重,天天被他阿玛盯着功课。每日从辰时开始,一直学习到戌时,他只觉得自己白日里全在学习了,于是乎连个笑脸都没有了。

康熙见他这样也颇为担心,只好成天陪着胤礽一起读书,给他讲解。

每日大早上起来,康熙就先听胤礽背书,顺便检查他的字帖,等胤礽背完了便亲自给他讲解今日的功课。

这一套流程结束后,康熙才送胤礽去尚书房跟着几位师傅学习,自己又转道去乾清宫上朝。

待康熙下了朝,又去了尚书房,同张英几个人探讨胤礽的学习情况。

胤礽在一旁听得是昏昏欲睡,却又被他阿玛拍了拍脑袋,吓得他顿时清醒了。

几个伴读因为皇帝也在,纷纷不敢造次。看到太子这样,都觉得太子是在捋虎须。

康熙见他这样,不免对其他人说道:“去给太子倒杯茶来。”,又看向胤礽,劝着他:“保成,醒醒神,中午再睡。”

胤礽觉得自己命苦,只能喝了。凉茶下肚,他还真是清醒了。

待到下午的骑射课,只要康熙不处理朝政,便都陪着他来,更是亲自下场教他。

练完射箭,胤礽也休息不了,沐浴后又回了尚书房进行梳讲,只等着太傅的点评,他再去改正。

傍晚时分,康熙来接胤礽回去,他免不了又得被考问一番。用完晚膳,康熙还要督促他温习一番,说什么温故而知新。

晚间休息的时候,胤礽躺在床上,不免跟康熙抱怨道:“阿玛,我这个太子当的也太累了,你小时候当皇帝肯定不像我这样。”

康熙被这话一噎,一时间手里的书都顾不上翻页了,只说道:“阿玛小时候读书,倒也不轻松。”

胤礽来了兴致,坐起来追问:“阿玛,你给我讲讲吧。”

康熙回忆了一番,说道:“阿玛自五岁起,就开始读书。八岁便阅读典籍,与诸位大臣们探讨。亲政以后经筵、日讲,每日不落。几十年如一日,时常读到深夜,一日都不敢松懈。”

胤礽听完,长叹一口气,不禁说道:“阿玛,你倒是真不嫌自己累。”

康熙拉着胤礽躺下,拍了拍他的背,轻言细语哄他:“也就这一年,等你出阁讲学后,便没有这么累了。”

胤礽顿时双眼亮晶晶的,充满了期待,只觉得前路一片光明:“阿玛,你可不要骗我。”

康熙想到胤礽往后应该是要在无逸斋读书了,便没有这么累了吧?因此他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。

胤礽也信了,后来才发现他阿玛骗人。

这苦哈哈的生活,一直维持到胤礽在文华殿讲学后才结束。

康熙二十五年二月,群臣一齐上奏太子学业之事。康熙便让众人拟订日子,前前后后商议了一两个月,才最终定下闰四月二十四日为出阁典礼日。

礼部也请旨意,当日百官以何规格拜见太子。

康熙想也不想,直接定下了两跪六叩的大礼,更是亲自安排礼部将那日的流程同文武百官们说清楚。

康熙本以为这辈子自己和胤礽准备充分,不必太过焦虑。结果二十三日当晚,他在床上辗转难眠,还是免不了替胤礽紧张。

胤礽以为他阿玛有什么大事睡不着,两人一交谈发现是因为他出阁讲学之事。

康熙见胤礽醒了,只觉得是自己吵醒了他:“保成,你继续睡,阿玛睡不着去看会书。”

胤礽闻言颇为无语,顿时又躺下了。他可不是他阿玛,明日那么忙,他阿玛能偷懒,他可补不了觉。

翌日一早,康熙便叫醒胤礽,指挥着宫女太监给胤礽穿衣洗漱。

胤礽今日的吉服是康熙让那些苏州绣女花了大力气做的新做的,还是头一次穿。

杏黄色的龙袍刚刚合身,搭上配套的披领、吉服带,更是显得胤礽肩宽腰细腿也长,仿佛从画中走出来的贵公子。石青色的龙褂绣着五爪金龙,又混入了五彩云蝠纹,衣服下摆更是绣着不少八宝平立水江崖等纹饰。

今儿大场合,康熙难免要叮嘱一二。

因此康熙一边亲自动手给胤礽戴上了朝冠与朝珠,一边说道:“一会见了诸王大臣,拿出咱太子爷的气度,仪态端庄,不能懒散,可不能被他们压了下去。”

“也不要紧张,放松一些,阿玛就在一旁,朝臣们也不会太为难你。”

胤礽听到这话,难免觉得康熙操心太过。他年轻气盛,当即神采飞扬地给康熙保证:“阿玛,放心好啦,你就等着瞧,我会让他们心悦诚服。”

康熙听着胤礽这番话,也不再言语,只和胤礽一同走着。

两人先去了太和殿,待康熙坐到上首,胤礽便领着满朝文武、宗室诸王向他阿玛行三跪九叩之礼。

礼毕,众人又齐齐去了文华殿。

康熙目睹一步步胤礽走到丹陛之上,看见群臣又恭恭敬敬向太子行礼,他脸上不禁挂了一抹挚诚的笑。

他的太子,长大了。

胤礽第一次独自站在丹陛上,想到身边没有康熙,他多少有些不习惯。

在康熙鼓励的目光下,胤礽说了声:“免礼,平身。”

除了几位师傅,胤礽私下里更是被康熙开了不少小灶,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。尤其是今日讲学之前,他阿玛已经来来回回和他过了好几遍,因此胤礽自觉他是不会出什么差错的,当下便侃侃而谈:

“子曰:‘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’”

“政,德治也。可见治国之道在于德,刑法以辅之。”

文华殿内,众人皆认真聆听,不少臣子都觉得太子的学富五车、博览古今。

康熙见胤礽滔滔不绝、娓娓不倦的样子,也十分欣慰。待胤礽讲学完毕后,他才彻底放松下来。

胤礽话音一落,康熙更是将胤礽这几年写的文章一一展示给群臣。康熙觉得胤礽这文章虽不是一气呵成,但也引经据典,不算落了下乘。

这些年无论春夏秋冬,胤礽都乖巧端坐在书桌前埋头写字,十分辛苦。因此在康熙看来,他儿子的书法是浑然天成。这可不能只让他一个人欣赏,更是得让臣子们一起看看太子有多么的优秀卓越。

皇帝的心思昭然若揭,群臣自然没有不明白的。

作者有话要说:康熙:来,一起夸朕的儿子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