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读云

繁体版 简体版
搜读云 > 天下第一甜(美食) > 第2章 鸡蛋羹

第2章 鸡蛋羹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能下蛋?”

许禾拿着打湿的木柴,神情疑惑。

她心道阿澄胡闹,还想劝着她去躺下休息。结果被宋澄之开口叫住,“阿娘,你抓稳翅膀和腿,鸡腹朝我。”

宋澄之面不改色,音质低沉,语气笃定。

许禾被她一点,没由头紧张了下。连忙放下手里的活,先朝鸡笼走来。

照宋澄之说的方式,三下五除二抓稳了那只个头稍小些的母鸡。

宋阿奶打扫完,也放下扫帚往鸡笼这边凑来。

她见阿澈个子矮,蹲着同母鸡一般高,生怕阿澈被这两只既凶狠又不下蛋的母鸡啄了,抱着阿澈退远了些。

许禾说,“这小母鸡是前些天买的,回来就遭了冷,还没下过蛋。”

宋澄之听罢,更加确信自己的怀疑。

她将袖口卷高,毫不犹豫,上手拨开鸡尾的羽毛。

尾羽遮盖下的泄殖腔看得一清二楚,果真有些异常红肿。

她伸手轻轻触碰一下,这只母鸡就疼得挣扎扭曲。

“应是蛋位不正,鸡蛋被堵在里面了。”

宋澄之边说,边按压着母鸡的腹部,能感觉到鸡腹中鼓鼓囊囊。

许禾和宋阿奶都有些听不懂。

但她们是历经生产的妇人,听过“胎位不正”这个说法,琢磨着是差不多的意思。

可阿澄小小年纪,尚未出嫁,她哪里知道的?

宋澄之不顾她们困惑的神情,问:“厨房还有油吗?”

许禾没太想明白,就被打断。她回神,答道:“案板边,有胡麻籽油。”

宋澄之一溜烟拿了过来,在宋阿奶心疼的眼神中,往手指上涂了一层油。

这些胡麻籽油,宋家平日里吃饭都舍不得多放一滴。宋阿奶连忙问:“这是要做甚?”

宋澄之依旧不知道如何解释。

蛋位不正,输卵管黏膜堵塞。

听起来严重,但也有个办法,能很快解决。

那就是用手指伸进去,人为摆正、人为疏通。涂油则是因为鸡的腔体狭窄,起润滑作用。

这是大学暑期实习,进农场,跟当地的养殖户听来的。

因为画面触目惊心且透着令人不适的诡异感,就一直记到现在。

也算派上了用场。

宋澄之没答,默默在许禾难以置信的视线下,将抹了油的手指头送进了母鸡的泄殖腔里。

“你这……!”

瞠目结舌的许禾险些泄了力。

母鸡挣扎得厉害,她一下子就慌了神!

“抓紧了!”

宋澄之沉声,动作未缓半分,一鼓作气探到腔体内部,摸索着拨正了蛋位。

另一只手掌则不停地揉按着鸡腹,像助产接生的稳婆手法,直到能够感受到鸡蛋正缓缓的下坠。

再轻轻用手指将包裹鸡蛋的黏膜划破,堵塞的通道终于敞开了个口子。

一颗鸡蛋从里面冒出了头!

许禾和宋阿奶面露不可思议,阿澈哇哇叫着,高兴地拍手笑起来。

宋澄之没敢泄气,虔诚地伸手接着。

没过一会,一颗浑圆光溜的鸡蛋就从里头滑落出来,稳稳地掉在了宋澄之掌心。

“还真有个鸡蛋!”

许禾和宋阿奶对视一眼,笑意不自觉溢出嘴角,心中都直呼奇了!

阿澈的圆杏眼里更是写满了崇拜。

她的阿姐,比神仙还厉害!

唯独宋澄之悬着的心还没落下。

她仔细观察着手中的鸡蛋。

不光个头有些小,蛋壳也是肉眼可见的薄,就怕一个不小心,碰碎了它。逆光看,更是几乎透明。

也就是说,这只母鸡除了有蛋位和腔体的问题外,体内还严重缺钙。

宋澄之有些头疼,心里头期望着下一只鸡的状况好一些。

她将取出的蛋交到宋阿奶手里,继续和许禾配合,捉来第二只鸡。

许禾心疼,想阻止她。

宋澄之被臭味熏得泪眼婆娑,嘴硬说,“我这手脏都脏了,还是一口气弄完!”

宋阿奶不忍看了,一手拿鸡蛋,一手抱着阿澈先回了厨房。

她想着,油脂混合母鸡泄殖腔里的脏东西,冷水不好清洗,要烧些热水,用皂角粉洗才行。

第二只是老母鸡,往年下过蛋,腔体和蛋位都没问题。

但她隔着鸡腹摸索,什么都没摸出来,丝毫没有产蛋的迹象。

她推测是饲料营养的问题。

要给母鸡补钙、补蛋白质,办法是有的。

鱼骨、虾壳、石灰石,都是天然的钙质来源。昆虫和豆类植物可以补充蛋白质。

最好的办法是放养出来,让它们自行觅食,什么都吃上一些,再针对性地喂养一些营养物质。

可这是世道险恶的古代社会,偷鸡摸狗,屡禁不止,官府衙门也束手无策。

宋家小院篱笆低矮,茅屋飘摇,哪经得起小贼惦记。

思来想去,宋澄之还是决定亲自喂养。

麻烦一点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,能让阿澈日日都吃上蛋羹!

她一边洗着手,一边冲阿澈眨眨眼。

阿澈也看着她,满眼都是崇拜。

“吃蛋羹咯!”

宋家厨艺最好的人是宋阿奶。

举家搬迁前,宋阿奶在京城生活。日子富庶,见识多,做饭的花样也丰富。

她轻巧地敲开鸡蛋,黄灿灿的蛋黄被晶莹的蛋清包裹,噗叽滑落进了碗底,再叮叮咣咣地搅散。末了,投进去半碗晾好的温开水。

加水可以让蛋羹更细嫩软糯。

但更实际的原因,是那鸡蛋太小,宋澄之和阿澈两个人分食,实在捉襟见肘。

许禾去后院摘了野葱回来,味道浓郁,准备切作细末做最后的撒头。

宋阿奶也久违地翻出盐罐,用木勺沿着壁刮了许久,集出些许受潮的盐粒。

尽管如此,盐粒融化进蛋液,就好像砂砾沉入海洋,顿时消散无踪了。

宋澄之嘴角颤抖,实在是……也太少了吧!

平日里吃野菜汤,宋家人从来舍不得放盐。

现在难得有了鸡蛋,还是特意翻找出来提味的。

宋澄之坐在灶边瞧着,总算明白,为何全家人都瞧着不太健康。

盐分是人体必需的物质。

久不吃盐,肌肉会没力气,精神也跟着萎靡,整日昏沉嗜睡。严重些的,心脏还会出问题。

依着原身的记忆,宋家居住的广陵郡衙门还算清廉,盐商们也都遵守规则。

一斗官盐和一斗米的价格相差不多,算不上很贵。

若是将来母鸡下蛋的情况好一些,富余的鸡蛋还可以存着卖出去,换点钱来购买细盐。

“阿澄?许姨?你们在吗?”

正想着呢,院落外传来一声软糯温柔的女孩声音。

宋澄之从窗子探出头,见着个与自己年岁差不多的女孩。

提着竹编小框,身穿草木染就的厚实小衫,袄裙绣着芙蓉暗纹,漂亮精致。

只可惜她踩着泥泞来,裙边满是鞋尖儿带起的泥点,让人心生惋惜。

宋澄之依旧凭借原身的记忆,认出了人。

“渺渺……你怎么来了?”

林渺渺的眼神布满忧惧,直到亲耳听见宋澄之的声音,才终于化作了几丛欣喜的泪。

“我来看你!”她踮脚轻跳着,“你没事就好,我听闻你落水,家里进进出出好多郎中也没……”

后面的话太不吉利,她住了口,伸手紧紧拉住宋澄之的手。

她叫林渺渺,是原身同村的发小,两人年纪相仿,关系亲密。

但林家和宋家贫富悬殊。

林渺渺的祖母很瞧不上宋家,下了明令不许二人来往。

她听说宋澄之落水,是冒着禁足的风险偷跑出来看她的。

瞧见宋澄之没事,悬着的心才放下。

林渺渺不敢耽搁,任凭许禾、宋阿奶怎么邀请也不进去落座,只匆忙把竹筐里的东西拿出来。

“我拿了罐细盐过来——”

话刚说至此,许禾已是满口坚决推拒。

可林渺渺依旧固执坚持着塞进许禾怀里。

许禾都纳闷,明明身躯娇小,也不知从哪使出的力气。

林渺渺稚嫩的小圆脸上难得流露出肃穆的神色。

她打断许禾,正色道:“我今日来除了想看看阿澄,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们。

“我阿爹阿娘在盐场上,消息灵通,他们告诉我,广陵郡的官场、盐商,都要变天了,往后盐价可能会一路上涨。

“我爹娘设法存了些,已足够我家吃上三五年。这些富余出来的,万望你们收下!”

说罢,林渺渺将手中的盐罐郑重交到了许禾手里。

林渺渺的爹娘就是广陵郡盐场的盐户,带来的消息绝对可靠。

她还嘱咐,“城中盐号的盐价兴许还能维持一两日,若是你们家中有余钱,趁现在去换盐回来!”

宋阿奶反应过来,赶紧往田里去寻儿子宋生姜了。

如今的盐价,对宋家来说都已经很吃力了,一家人能省则省。逢年过节开荤时,才愿意拿出来点,吃点有滋有味的。

依照林渺渺的说法,往后的盐价怕是连林家这样的富户都会望而却步。

盐价事关民生,它一变动,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动荡。

许禾有些恍惚。

前几日还好好的,一场倒春寒,风雨如晦。

女儿落水、家里钱财散尽,和生存息息相关的盐价也即将大涨。

她愣怔着收下,又转身去拿了些晒好的野果干送给林渺渺,聊表心意。

一家人送走了急忙回家的林渺渺,宋澄之就开始眉头紧皱,大脑极速运转思索着对策。

宋生姜本在屋前整地,也被宋阿奶紧急叫去买盐。

都来不及擦洗身上的泥泞,宋生姜恍惚着,带上了家中仅剩的十七个铜板,行色匆匆往广陵郡城中的盐号赶去。

整个晌午,宋家都弥漫着压抑的焦灼感。

阿奶、阿爷三十年前历经过战乱,想起那些漂泊混乱的日子,更为忧心了。

许禾抱着林渺渺送来的那罐盐没松手,遥望着宋生姜离去的方向,眉头紧锁。

天真浪漫的阿澈也察觉出不安,没由来哭了好几次,怎么哄都哄不好。

等到天色擦黑。

屋外的小河终于有了动静。

宋生姜坐在舟头,脊背拱起,见着许禾出来迎他,才迟迟站直了身体。

“城中如何了?”

宋生姜哀声摇头,“已经乱起来了!”

宋家所在的竹溪村地处偏僻,行舟需一个时辰。

赶去时,城中得知风声的人已将盐号门口堵得水泄不通,争着抢着要买盐。

还没得知消息的,也顺着人多的地方过来凑热闹。

盐号商人反应很快,当即坐地起价。

有人受气氛裹挟,豪掷千金囤盐。宋生姜的十七个铜板,如同笑话。

更多穷苦之人则是哀嚎反抗,在盐号门口撕扯着嗓子破口大骂。有人泼了泔水,有人趁乱偷拿,都被盐号雇佣的残暴打手拦下。

一时间,呜咽哭喊声、惨叫声接连响起。半个江都城都陷入人心惶惶的境地。

衙门巡街的差役,却对此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。

宋生姜看得打寒颤。

心道,这哪里还是盐号,劫匪水寇也比不上他们!

许禾往年进城中买过盐。

她打心底不信,追问宋生姜:“你去的是明家盐号?明家的掌柜通情达理,上回我去买盐,他见咱们家的盐罐豁了口,还送了新的白瓷罐子给我。”

宋生姜在城里听了不少流言,半真半假,唯一能确定的是,“明家老家主病重,没挺过这场倒春寒,人已经没了……”

明家盐号是广陵郡最大的盐号,盐质上乘,价格适中,颇受青睐。

宋家穷困,统共没买过几回,但次次去,都留下好印象。

而且明家不光经营盐号,还在广陵郡创办了福济院,收养着几乎整个广陵郡的弃婴、孤儿。明家风评有目共睹,老家主也德高望众。

只可惜……老家主尸骨未寒,就有人就生出了坏心思。

许禾终于无奈死心。

听他们所说,宋澄之猜测明家盐商怕是早就和官府珠胎暗结。官盐贵过真金白银,接下来则是严苛把控私盐。为保利益,定会搬出重刑威吓。

到那时,即便为了斤两雪盐,流放、斩首,都算不上奇怪了。

私盐的法子太铤而走险。鸡蛋换钱买盐,更是行不通了。

那么……

若是能够掌握和精盐同等昂贵珍惜的商品,并且不像茶叶、铁矿那样受官府掣肘,面对高涨的盐价,也会迎刃而解。

宋澄之穷尽一切,想了一夜。

终于有了答案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